什么是AIGC?
AIGC(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)指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。在学术领域,这包括使用ChatGPT、文心一言、通义千问等大语言模型生成的文本内容,如论文摘要、引言、文献综述、方法描述等部分。
核心问题:目前学术界和出版机构普遍关注AI生成内容在论文中的占比,以确保学术原创性和研究诚信。
论文出版中AIGC的限制标准
截至目前,**没有全球统一的AIGC比例上限标准**,但主要学术出版商和机构已提出明确指导意见:
- Elsevier(爱思唯尔):要求作者披露AI使用情况,禁止将AI列为共同作者,强调作者对内容负责。虽未设定具体比例,但过度依赖AI可能被视为学术不端。
- Springer Nature:允许使用AI辅助写作,但要求透明声明,且最终内容必须由作者验证、修改并承担责任。
- IEEE:明确禁止使用AI生成论文内容用于投稿,仅可用于语言润色或翻译辅助。
- 国内核心期刊与高校:多数要求AIGC内容占比控制在10%-20%以内,部分严格期刊要求低于10%或完全禁止直接使用。
重要提示:许多期刊采用AIGC检测工具(如Turnitin AI Detection、iThenticate等)进行筛查。若检测出高比例AI生成内容(如超过30%),可能导致拒稿或撤稿。
如何合规使用AIGC工具?
建议将AI工具作为辅助手段,而非内容生产主力:
- 头脑风暴与提纲构建:使用AI生成研究思路或论文框架,但具体内容需自行撰写。
- 语言润色与语法检查:用于改进表达流畅度,而非生成核心论点。
- 文献摘要整理:辅助总结已有研究,但需核对原文并重写。
- 查重与AIGC检测:投稿前使用专业工具自查,确保符合目标期刊要求。
未来趋势与建议
随着技术发展,AIGC检测标准将日趋严格。作者应:
- 主动了解目标期刊的AI使用政策
- 保留写作过程稿和修改记录
- 在论文中声明AI工具使用情况(如适用)
- 确保研究数据、分析和结论的原创性
总结:虽然没有统一的“安全线”,但为稳妥起见,建议将直接使用的AIGC内容控制在10%以下,并确保核心内容(方法、结果、讨论)由作者独立完成。